
内部员工与外部非法分子勾通,导致40万条公民小我私家信息被泄露,圆通速递17日公布声明并致歉,称系主动发现报案,坚决攻击违法行为。在当晚的央视《新闻一加一》节目中,白岩松发出辛辣质问——为何圆通的回应给人一种“我发现的、我报案的、我配合到场全历程”的自我表彰感?小我私家信息泄露频发,究竟有没有措施?对此,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接受采访时,举行相识读。不应只是致歉该给用户一个说法!近期的一起部督案件中,非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位“内鬼”勾通,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偷取公民小我私家信息,再层层将信息倒卖至差别下游犯罪人员。
圆通速递17日回应称:公司主动发现并报案,犯罪嫌疑人于9月已经落网。然而,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曝光,有近百万条圆通快递单小我私家信息不仅可在网络上购置到,单号数据信息还能24小时刷新。
对此,周汉华表现,圆通的回应确实给人“自我表彰”这种印象。类似的案子如果发生在蓬勃国家,对于平台公司会有很大打击。
究竟用户是在宁静台、和圆通打交道,而圆通内部治理上泛起了严重问题,所以圆通不应该只是致歉,尤其是2013年已经泛起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,现在又该怎样举行整改?后续有哪些措施?都应该给用户一个说法。圆通的治理责任执法部门应跟进周汉华认为,圆通的治理责任,执法部门应该跟进,“拒不推行信息网络宁静治理义务罪”这个武器要用。他分析称,现有的相关执法法例,包罗刑法修正之后,有一条“拒不推行信息网络宁静治理义务罪”,其中有一项详细行为是“致使用户信息泄露,造成严重结果的”,所以相关执法部门其实应该跟进。
包罗在2013年之后,是否责令圆通举行整改,它接纳了哪些整改措施?那五个账号被出卖之后,就能有40万的信息泄露,内部治理上其实已经存在很是严重的问题。所以,行政执法部门,包罗刑事执法部门都应该跟进,“拒不推行信息网络宁静治理义务罪”,这个武器是要用的,否则这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。
治理信息泄露不打“老虎”没有用周汉华表现,国际上现在对于小我私家信息掩护面临一个问题,到底是打“苍蝇”还是打“老虎”?“苍蝇”往往是中下游的,像圆通这个案子里这5个员工就属于是“苍蝇”。但平台、大公司就是“老虎”。如果要真正要解决小我私家信息滥用的问题,不打“老虎”是没有用的,所以国际上都是打“老虎”。
“苍蝇”固然也要打,可是打“苍蝇”更多是通过治安治理处罚,通过治安治理的执法,包罗追究刑事责任等。侵犯公民小我私家信息罪当中的50条、500条、5000条的尺度,对于自然人来说是组成刑事责任了,但对于“大老虎”来说,这个是不够的。治理小我私家信息泄露为何“牙齿不够尖锐”?为何小我私家信息泄露频发?治理的难点何在?周汉华表现,从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增强网络信息掩护的决议,相关执法包罗行政法例,对于侵犯公民小我私家信息的行为,相关划定是许多的,刑法修正案专门确立了侵犯公民小我私家信息罪,最高刑期是7年以下。现在面临的问题是“牙齿不够尖锐”,划定往往处于甜睡状态。
民事维权成本很是大,收益很是低,大家天天都泛起这样的问题,都以为没措施,这是民事维权的逆境。行政执法上,许多行政机关都制定了划定,但基本上划定也处于休眠状态。这里有很是庞大的原因:首先是取证难,取证难了之后,牢固证据也难,最后,找到相关的违法链条也很不容易,所以大部门行政执法现在处于休眠状态。
现在主要起作用的还是公安部门每年通过专项攻击行动来举行制裁,这在实践中就是刑事手段起到作用,冲在一线了。因此,周汉华表现,要加大攻击泄露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。此外,对于防范人脸、声音这种生物信息泄露,也应成为立法中、执法中的重中之重。
泉源:北京日报,综合整理自央视《新闻一加一》。
本文来源:广东会贵宾会-www.bdrsbz.com